參天制藥Santen Pharmaceutical Co., Ltd.(SNPHY)美股百科:
參天制藥(參天制薬株式會社)是日本的一家制藥公司。參天制藥以生產眼科類用藥為主,是東京證券交易所一部的上市公司。參天制藥的历史最早可回溯至1890年,創業當時至二戰期間以感冒藥為主要產品,戰後改以眼藥為主要產品。現在參天制藥在日本的眼藥市場是僅次於樂敦制藥(TYO:4527)的第二大企業。
「參天」的名字來源於中國的四書五經之一的《中庸》: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大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SANTEN在法語中的意思是「健康」。
Santen在石川縣的Hatsudatsushimizu,Tampere和蘇州擁有3家工廠;在日本,美國,荷蘭,芬蘭,英國和愛爾蘭,西班牙,瑞士,意大利,法國,德國,瑞典,中國,南韓,臺灣,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設有21家子公司;其研發中心位於Ikoma, Nara。
參天制藥Santen Pharmaceutical Co., Ltd.(SNPHY)產品百科:
參天制藥提供多種治療青光眼和高眼壓的藥物,例如處於 III 期階段臨牀試驗的DE-111; 處於 IIb 期臨牀試驗的DE-126; 處於 II/III 期臨牀試驗中的DE-128; 正在進行 III 期臨牀試驗的DE-130A; 和DE-117。
參天制藥還提供DE-114A,治療過敏性結膜炎,目前已完成 III 期臨牀試驗; DE-076C,用於治療春季角膜結膜炎; DE-109,正在治療葡萄膜炎的 III 期臨牀試驗中; 和DE-122,處於 IIa 期臨牀試驗,用於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變性。
參天制藥還正在計劃啓動DE-127治療近視的 II/III 期臨牀試驗;MD-16,用於白內障的治療,已完成 III 期臨牀試驗。
此外,參天制藥公司還提供非處方藥品。
參天制藥Santen Pharmaceutical Co., Ltd.(SNPHY)历史百科:
1890年(明治23年),田口謙吉在大阪市北區北浜設立個人商店「田口參天堂」,並主力銷售感冒藥「Heblingan」(ハカリ印ヘブリン丸),是為參天制藥之濫觴。 1899年,參天堂以當時東京帝國大學醫院的一般處方藥為基礎開發出「大學眼藥」(大學目薬),並以貝爾茲教授為形象註冊商標銷售。該藥不僅風靡日本,也外銷至中國。其後在1914年,田口謙吉與三田忠幸等人合資成立「合資會社參天堂」,田口參天堂法人化改組為合夥企業。 1925年7月,「參天堂株式會社」以資本金100萬日圓成立,合資會社參天堂於同年11月解散,轉由新設立的參天堂株式會社繼承所有業務,並由三田忠幸出任首任社長。 1945年,因總公司和其他工廠均在二戰空襲時被燒毀,總部遷至澱川工廠。同年,為了簡明公司業務,公司易名為「參天堂制藥株式會社」。戰後的參天堂以眼藥為中心開始重建業務,並於1958年易名為「參天制藥株式會社」。參天制藥於1977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及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資本額增至11億250萬日圓,年度營業額達到90億日圓。
沿革
- 1890年(明治23年) – 創業,推出感冒藥「ヘブリン丸」1890年,田口參天堂於大阪北濱開業,為參天制藥的起點。當時的主力商品為感冒藥「ヘブリン丸」。
- 1899年(明治32年) – 推出「大學眼藥」
- 1925年(大正14年) – 參天堂株式會社設立。
- 1945年(昭和20年) – 改名參天堂制藥株式會社。
- 1962年(昭和37年) -發售日本首支使用塑膠容器之眼藥水「Super Sante」, 此前,眼藥水被裝在玻璃容器中容易損壞且昂貴。
- 1963年(昭和38年) – 大阪證券交易所第二部上市。
- 1964年(昭和39年) – 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二部上市。
- 1977年(昭和52年) – 東京・大阪證券交易所第1部上市
- 1985年(昭和60年) – 能登工廠竣工
- 1996年(平成8年) – 滋賀工廠竣工
- 2000年(平成12年)6月- 犯罪分子在眼藥水中混入異物脅迫參天制藥商品被暫時下架,同年9月到12月採用新包裝並恢複上架,在表面覆蓋塑料膜,需要從上方撕開後才可使用。
- 2013年(平成25年)-總公司從大阪北區遷移到大阪前線。但是東澱川區的舊總部繼續作為註冊總部。
- 2015年(平成27年)8月3日 – 抗風濕藥物事業轉讓予Ayumi制藥會社
參天制藥Santen Pharmaceutical Co., Ltd.(SNPHY)美股投資:
- 參考資料:
行情 | =直達行情= | 財報 | =評級變化= |
百科 | =美股百科= | 機構 | =內部交易= |
官網 | =公司官網= | 分析 | =研究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