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下公司(松下電器,日語:パナソニック株式會社)Panasonic Corporation(OTC Pink:PCRFY、TYO:6752、NAG:6752、PSE:PMPC)創立於1918年3月13日,前稱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於2008年改為現用名,總部位於日本大阪府門真市,全職僱員249,520人,是日本最大的電機制造商,也是日本前八大電機企業之一(松下電器、索尼、夏普、NEC、富士通、日立、東芝、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日本松下公司(松下電器)Panasonic Corporation(PCRFY)美股百科:
- 1918年3月7日,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創立「松下電器制作所」,創業時做的是電燈燈座。
- 1927年,開始生產制造自行車用的車燈。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企業的有些工廠被軍隊徵用,制造日本海軍的一些飛機和船艦。
- 1945年日本投降,進入日本盟軍占領時期,所有參與軍事生產的企業被駐日盟軍總司令部關閉,松下公司的資金被凍結,松下幸之助被迫離開公司。
- 1947年,在行政管理主任井植歲男承擔了松下公司來作為戰爭出力的責任而辭職後,松下幸之助重回企業(井植歲男之後創辦了三洋電機)。
- 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國,開創松下電器在美國的市場,最初的產品是電視機。松下幸之助與飛利浦簽訂技術合作的合約書,再將西方的技術引進並導入到日本,因此讓松下電器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有突破成長。
- 2008年末,松下電器與另一電器大廠三洋電機傳出了並購消息。2008年12月19日,松下電器以每股131日圓斥資8067億日圓折合90億美元美元收購三洋電機大股東高盛、大和證券以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共同持有的4.3億張三洋電機特別股,換算後為70.5%三洋電機股權。並購三洋電機後的松下電器,成為日本最大及世界第二大的電機廠商(僅次於通用電氣)。
- 2013年2月7日,富士通子公司富士通半導體(Fujitsu Semiconductor)和 Panasonic系統LSI部門來共同正式宣布要將旗下的LSI(大型集成電路)設計以及研發部門與後者合並,成立全新的合資公司。
- 2013年9月27日,KKR旗下投資基金全資擁有PHC Holdings以(約合16.7億美元)1650億日圓來入股松下醫療(松下電器 Healthcare)項目的八成權益。
- 2015年12月23日,松下公司以15.45億美元(約合1,854億日圓)收購美國密蘇裡州冷藏陳列櫃和系統制造商Hussmann Corporation。
公司更名與品牌統一
由於松下電器內部長期發現松下「一公司多品牌名稱」的情況已經對該集團之產品之全球市場占有率造成影嚮,為求品牌的一致性及認同感,和全球市場布局方面的考量,日本總部於2008年1月10日加開臨時董事會討論。2008年10月起,董事會決定公司日文簡稱由「松下電器」更名為假名「パナソニック」(Panasonic),公司日文全名亦從「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更名為「パナソニック株式會社」。同時尚在日本國內使用的「ナショナル」(National)商標在2009年漸進性廢止,屆時全球統一使用「Panasonic」品牌及商標。由於此一決策具有「去松下化」的成分存在,故此一決策在草擬時,社長大坪文雄曾徵詢過董事會裡松下家族代表的意見,而松下家族代表回應不反對此一決策。
由於松下電器早於2003年起於日本以及大中華地區以外的所有商品統一以「Panasonic」品牌出售,尚於北美低價視聽設備市場使用的Quasar品牌已經處於自然淘汰狀態,而在公司更名後尚在日本國境內使用的「National」亦已經於2009年起停用,至於KDK、Technics、Rasonic、Lumix等品牌的存續與否等問題,日本總部當時並未提出相關措施及做出任何回應。
至於大中華地區方面,松下電器表示,由於其在中國大陸及臺灣的公司名稱只能使用中文登記,且「松下電器」已經深入人心,因此作為全球市場唯一的例外,松下在中國大陸及臺灣將繼續沿用「松下電器」做為公司註冊名稱。雖然松下電器的中文公司名稱不變,但在大多數廣告文宣及網站中,往往僅出現「Panasonic」,而很少使用「松下」或「松下電器」。至於香港及澳門地區,總代理信興集團創辦人蒙民偉先生當年提議使用的中文名稱「樂聲牌」,自2006年起更進一步漸進式棄用中文稱號,至今除了深入民心的電飯煲產品仍然保留「樂聲牌」稱號之外,其餘家庭電器用品、文儀電子器材、影音產品等等經已經完全跟隨日本總公司指引,統一為松下電器。
松下公司旗下品牌:
- National(中文名:松下電器;臺灣譯名:國際牌,香港譯名:樂聲牌):1922年起創立品牌,寓意「國民的」,為松下電器公司使用最久及亞洲地區最知名品牌,在2003年日本境外品牌統一政策施行後,僅日本境內白色家電產品繼續使用此品牌,於2009年全面停止使用,但在日本國內不少小型家電公司把National字樣貼在一些原本是貼著Panasonic字樣的白色家電出售。
- Panasonic(中文名:松下電器;臺灣譯名:國際牌,香港譯名:樂聲牌):1955年起創立品牌,松下電器進軍美國時,原有的National品牌在美國已經有公司註冊,因此創立此品牌。現今為松下電器公司的主要品牌,在日本境外品牌統一前,此品牌以影音器材和文儀用品為主力。
- Quasar:1974年松下電器購並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家用電子部門時所繼承的品牌,僅在北美洲的電子視聽產品使用,在2003年世界統一使用Panasonic品牌後即呈自然淘汰狀態。
- Technics與RAMSA:現為松下電器公司DJ混音設備、電子琴專用品牌(原包含音嚮,現音嚮設備已並入松下電器松下電器品牌)。
- M:為松下出品的電子零件(電容器等)因細小而無法打上品牌全名時所使用的替代標章。
- KDK:為松下電器公司出品的空氣流動電器(電風扇、抽氣扇等),其產品和National(現在則為Panasonic)一樣,每有新KDK產品推出,National都一定有同功能、同樣式產品推出,這是由於松下電器以兩個品牌但不同市場定位去占有兩個不同市場:KDK以電工材料公司為目標,而National以家庭為主。
- Rasonic(中文名:樂信牌):原為松下電器港澳總代理的香港信興集團旗下子公司信興電工工程有限公司自行開發品牌。於1990年,松下和信興成立合資公司松下信興機電有限公司成立Rasonic品牌但跟松下電器完全沒有關連。
- JVC(香港曾譯為星牌,臺灣譯名:勝利牌):JVC(Japan Victor Company)成立於1927年,是當時美國的留聲機及黑膠唱片的 領導者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子公司。1930年,JVC生產留聲機及黑膠唱片。1932年,JVC開始生產收音機。1939年,展出日本第一臺電視機。二戰期間,日本 公司與外國的合作夥伴斷絕關系。1929年,JVC的大部分所有權轉移到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與勝利音產的合資公司RCA-Victor。直到1953年,JVC KENWOOD由松下電器所有,現今松下電器公司所擁有JVC KENWOOD 24.41%股權。
- Sanyo(中文名:三洋電機):2009年12月21日,松下電器取得50.27%三洋股權,三洋成為松下電器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