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控股公司:英國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JMHLY)

英國怡和洋行(怡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OTC:JMHLY、SGX:J36、LSE:JAR)創立於1832年,前稱渣甸洋行,總部位於百慕大Hamilton,全職僱員444,000人,是一家綜合性、多元化控股公司,是著名老牌英資洋行,遠東最大英資財團,清朝時即從事與中國貿易。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由Keswick家族控制,是Jardine Strategic Holdings Limited子公司。

英國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JMHLY)美股百科:

渣甸洋行對香港早年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開設的歐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國公司。今天的怡和是一家業務多元化的國際集團,組成集團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td.)在百慕大註冊,發行6.34782億股份在新加坡及倫敦兩地上市。2016年營業收入421億美金。

怡和洋行大部分業務權益在亞洲,其子公司包括: Jardine Pacific, Jardine Motors, Jardine Lloyd Thompson, Hongkong Land, Jardine Strategic Holdings, Dairy Farm, Mandarin Oriental Hotel Group, Jardine Cycle & Carriage 和 Astra International。

怡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在大中華區、東南亞、英國和國際間經營工程及建築,運輸服務,保險經紀,物業投資及開發,零售,餐廳,豪華酒店,汽車及相關業務,金融服務,重型設備,採礦及農業綜合企業等領域 。

怡和洋行提供建築施工;貨物和地面處理,貨輪斜坡處理,文件處理和船員運輸;工程,採購和承包服務;IT產品和服務,以及投資住宅物業,運營和管理航空貨運站。

怡和洋行公司還經營必勝客(Pizza Hut)和肯德基(KFC)餐廳;並提供比薩外送服務;以及設計,工程,安裝,維護和升級升降機(電梯)、自動扶梯(扶手電梯)和移動人行道。

此外,怡和洋行還從事British Airways產品批發;公司差旅管理活動;汽車銷售和服務;汽車經銷商和融資;工程,並提供汽車和摩托車產品;提供保險,再保險,員工福利相關咨詢,經紀及相關服務,並參與物業投資,開發,租賃及管理活動。

再者,怡和洋行公司還經營超市,大賣場,便利店,保健美容店,家居用品店和餐廳;並投資和管理一系列豪華和一流的酒店和住宅。

還有,怡和洋行也從事金融產品和服務;零售銀行;煤礦,礦山和建築承包;重型設備;農業;棕櫚油種植園;基礎設施;和物流等服務。

英國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JMHLY)历史百科:

威廉·渣甸早年在東印度公司任職。1817年離職後,在英屬印度的若幹家貿易公司任職。1825年,在孟買與英商印度士堅拿公司(INDO-SKINER)合夥創辦了渣甸士堅拿洋行,從事向中國出口印度煙土。該洋行的合夥人均來自蘇格蘭,與英屬印度在孟買與加爾各答的各機構關系密切。蘇格蘭蔭親關系紐帶發揮重要作用。後在1844年由威廉·渣甸的姊妹瑪格麗特的小兒子戴維·渣甸(David Jardine,1819-1853)執掌該洋行。該洋行在倫敦的合作夥伴是馬地臣公司(詹姆士·馬地臣1848年由香港返回倫敦後創辦),負責進口英屬印度的茶葉、稻米、絲綢、棉花、黃麻與靛藍;在香港則與怡和洋行合作,由後者接手印度煙土並打開中國入口的渠道。渣甸士堅拿洋行也向新加坡出口煙土,供應馬來半島的華人以及東南亞其它地方的華人。到1860年,渣甸士堅拿洋行與怡和洋行攜手控制了印度煙土到遠東的貿易渠道。最終在1946年,與George Henderson合並為Jardine Henderson公司,但仍然控制在渣甸家族手中。

1832年7月1日,英國蘇格蘭裔的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馬地臣在中國廣州創辦了渣甸洋行(JARDINE-MATHESON& CO.LTD.)。渣甸洋行早年參與對中國貿易,1841年香港開埠之初,渣甸洋行即以565英鎊購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鴉片戰爭爆發後,渣甸洋行於1842年將總公司從廣州遷至香港,借助怡和行在內地的名聲,並更名為怡和洋行。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44年上海首次拍賣土地,亦由怡和購得。怡和初年在香港的競爭對手包括「顛地洋行」、沙遜洋行等其他貿易公司。1872年以後怡和洋行的投資業務逐漸多元化,除了貿易外,還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投資興建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經船務、銀行等各行業。怡和除了在1876年在上海興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亦安裝了中國的第一部電梯和引入各種機械及工業設備。1912年以後,怡和的公司總部設在上海。

1872年,在上海設立公和祥碼頭公司,1873年開設香港火險公司,1882年正式成立怡和輪船公司,並在香港、上海等地設立碼頭、倉庫等。以後通過清內務府和李鴻章等關系,以中關稅作保證,在倫敦籌集資金對中國發放各種借款。《馬關條約》簽訂的當年(1895),即在上海籌建怡和棉紡廠。1898年與匯豐銀行合資設立中英銀公司,先後貸款建造京沈、滬寧、滬杭甬、廣九鐵路,控制近代中國的鐵路投資,又贊助英商福公司投資礦業。1902年在上海開設怡和冷氣堆棧。1923年創立怡和機器有限公司,經營機器進口業務。1930年在上海設立怡和麥酒釀造廠。抗日戰爭前,除上海、香港外、還在漢口、青島、天津、長沙、重慶、宜昌、九江、南京、廣州、汕頭、蕪湖、福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成為英國在遠東的最大財團。

1941年至1945年間,怡和作為一家英國公司仍堅持在華留守,與中國共同進退。戰爭期間,怡和的領導者們,特別是約翰.凱瑟克(John Keswick),都堅信應在中國處於危難之時不離不棄。所以,當國民政府決定撤退至內陸地區並在重慶建立戰時首都時,怡和也一同隨遷。

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政後,按照其「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怡和在中國大陸的資產及生意被當局全部充公,變成「國有資產」。怡和在中國大陸最後一間辦事處於1954年亦被迫關閉,公司總部遷回香港。公司在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獲超額認購50多倍。到了1984年,怡和將公司駐冊地點由香港遷往百慕大,並在1990年代初將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點從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倫敦。

英國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JMHLY)美股統治:

  • 參考資料:
行情=點擊直達行情=財報=財報日及評級=
百科==美股百科==機構==前10大股東==
官網==公司官網==分析==財報及其他==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