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半導體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INTC)

英特爾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成立於1968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Santa Clara),全球僱員107,400人(2018年),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具有46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历史。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INTC)美股百科: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制造商。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其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

英特爾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半導體公司,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由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創辦公司,將高階晶片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制造能力結合在一起。英特爾也有開發主機板晶片組、網路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片、嵌入式處理器,與對通訊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 「Intel Inside」的廣告標語與Pentium系列處理器在1990年代間非常成功的打嚮英特爾的品牌名號。

英特爾早期在開發SRAM與DRAM的記憶體晶片,在1990年代之前這些記憶體晶片是英特爾的主要業務。在1990年代時,英特爾做了相當大的投資在新的微處理器設計上與培養快速崛起的PC工業。在這段期間英特爾成為PC微處理器的供應領導者,而且市場定位具有相當大的攻勢與有時令人爭議的行銷策略,就像是微軟公司一樣支配著PC工業的發展方向。而Millward Brown Optimor發表的2007年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排名顯示出英特爾的品牌價值由第15名掉落了10個名次到第25名。而主要競爭對手有AMD、NVIDIA、Samsung及TSMC。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INTC)產品百科:

1、晶片組

  • 430系列-是Intel早期的晶片組,該晶片組支援Socket 7的奔騰MMX處理器,支援PCI和ISA插槽。
  • 440系列-其中440BX是奔騰II時期的經典之作。
  • 810系列-這是Intel第一款款採用集成顯示卡的晶片組。不支援AGP,使得不能使用AGP顯示卡。
  • 815系列-搭配奔騰III處理器,其中的815EPT正式支持Tualatin核心的處理器。
  • 850系列-早期的850是為了配合奔騰4的倉促上市而設計的,採用不成熟的Socket 423插座並搭配昂貴的RDRAM記憶體使得它與Socket423的奔騰4同時被淘汰出局。新的850E後來作為工作站級別的芯片組上市。
  • 845系列-為了摒棄昂貴的RDRAM記憶體而設計的搭配SDRAM記憶體的晶片組。隨著DDR記憶體的上市,英特爾又推出了845D以及後續的845E、845G等芯片組。
  • 848/865/875系列-為全面支持含Hyper-Threading技術的奔騰4處理器而設計的芯片組,首度支持雙通道記憶體(848P為865系列的簡化版本,去掉了對雙通道記憶體的支持)、SATA硬碟、AGP8X和USB2.0等新技術。
  • 910/915/925系列-過渡產品,配合採用LGA 775封裝的處理器,支援最新的PCI Express與DDR 2記憶體,而915系列則保留了對Socket 478、AGP以及DDR記憶體的支援。只有925系列支持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處理器。
  • 945/946/955系列-在原915/925芯片組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奔騰D雙核心CPU的支持。其中955和975系列支持了Pentium Extreme Edition處理器。 945GT Express芯片組更是支持了Core Duo處理器。使用VRM11的975系列主板更支援Intel Core 2系列處理器。
  • 963/965/975系列-加入對Core 2系列處理器的支援,另加入原生的雙通道DDR 2 800MHz的支援。採用新的命名方法,將標識英文字母前置。
  • x3x(31/33/35/38)系列-於965系列的基礎上加入1333MHz外頻的支援,並於P35/X38等高階晶片組中加入DDR3支援。 採用新的命名方法,以第一個英文字母代表類型(如P35是獨立晶片組、G35是內建顯示功能的晶片組),及最尾的數字代表級別(如G35、G33、G31中以G35最高階)
  • x4x(41/43/45/48)系列-x3x系列的改良版,將外頻提升到1600 MHz,並支援最新的PCI Express2.0。
  • x5x(55/57/58)系列-支援LGA 1366與LGA 1156封裝的處理器Core i3/i5/i7的晶片組,高端型號採用QPI與處理器連接,中低端型號採用DMI與處理器連接,不設記憶體控制器——北橋,改為內建於處理器中。
  • x6x(61/65/67/68)系列-支援LGA 1155封裝的處理器Core i3/i5/i7的晶片組。
  • x7x(75/77/79)系列-支援LGA 2011與LGA 1155封裝的處理器Core i3/i5/i7的晶片組。 Z77/H77/Z75是x6x系列的改良版,全系列支援最新的PCI Express3.0。
  • x8x(81/85/87)系列-支援LGA 1150封裝的處理器Core i3/i5/i7的晶片組。優化了多項硬碟傳輸性能。
  • x9x(97/99)系列-支持LGA 2011與LGA 1150封裝的處理器Core i3/i5/i7的芯片組。 Z97/H97是x8x系列的改良版。全系列增加對M.2接口的支持。 X99是第一個支持DDR4記憶體的芯片組。
  • x1x0(110/150/170)系列-支持LGA 1151封裝的處理器Core i3/i5/i7的芯片組。全系列增加對SATA Express接口以及DDR4記憶體的支持。優化了PCI-E存儲性能。
  • x2x0(250/270/299)系列-支持LGA 2066與LGA 1151封裝的處理器Core i3/i5/i7/i9的芯片組。 Z270/H270/Q270/Q250/B250是x1x0系列的改良版。全系列增加對Intel Optane固態硬碟的支持。
  • x3x0(310/360/370/390)系列-支持LGA 1151封裝的處理器Core i3/i5/i7的芯片組。由於Coffee Lake-S CPU可能會在高端Z270主板上燒掉,因為某些針腳的(供電)壓力太大。所以Intel增加此改良版,並只支持Coffee Lake-S系列CPU,且不可向下或向上相容。 H370/Q370/B360增加對USB 3.1和802.11ac無線糢塊的支持。

2、處理器產品

2.1 桌上型

  • 8086
  • 8088
  • 80286
  • 80386
  • 80486
  • 奔騰(Pentium)
  • 奔騰Pro(Pentium Pro)
  • 奔騰MMX(Pentium MMX)
  • 奔騰II(Pentium II)
  • 賽揚(Celeron)
  • 奔騰III(Pentium III)
  • 奔騰4(Pentium 4)
  • 奔騰D(Pentium D)
  • 賽揚D(Celeron D)
  • 酷睿2(Core 2)
  • 奔騰雙核(Pentium Dual-Core)
  • 賽揚雙核(Celeron Dual-Core)
  • 酷睿i3(Core i3)
  • 酷睿i5(Core i5)
  • 酷睿i7(Core i7)
  • 酷睿i9(Core i9)

2.2 筆記型

  • 奔騰 (Pentium)
  • 奔騰II (Pentium II)
  • 奔騰III Mobile(Pentium III Mobile)
  • 奔騰4 Mobile(Pentium 4 Mobile)
  • 奔騰M(Pentium M)
  • 賽揚M(Celeron M)
  • 酷睿(Core)
  • 酷睿2(Core 2)
  • 淩動(Atom)
  • 酷睿i3(Core i3)
  • 酷睿i5(Core i5)
  • 酷睿i7(Core i7)

2.3 伺服器(伺服器)

  • 奔騰II至強(Pentium II Xeon)
  • 奔騰III至強(Pentium III Xeon)
  • 至強(Xeon)
  • 安騰(Itanium)
  • 安騰2(Itanium 2)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INTC)历史百科:

  • 1955年,「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離開貝爾實驗室,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並吸引了許多有才華的年輕科學家加入。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異行為引起員工的不滿,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的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朱利亞斯·布蘭克、尤金·克萊爾、金·赫爾尼、傑·拉斯特、謝爾頓·羅伯茨和維克多·格裡尼克聯合辭職,並於1957年10月共同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安迪·葛洛夫於1963年在高登·摩爾的邀請下加入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 1968年7月,仙童半導體其中兩位共同創辦人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請辭,並於同年7月16日以「集成電子」一名共同創辦英特爾公司。安迪·葛洛夫也志願跟隨高登·摩爾的腳步,成為英特爾第3位員工。
  • Intel在1971年制造出第一顆處理器、1972年制造出第一臺微電腦。
  • 1982年,Intel推出286微處理器,而這顆處理器在兩年後使用在IBM PC/AT上。而第一家IBM PC兼容機制造廠商Compaq在1985年推出了搭載286的臺式機,而在1986年也很快的推出搭載80386的電腦,在PC兼容系統的市場與IBM互相競爭,也確立了Intel為最大的重點組件供應者。
  • Intel在1989年發表了486處理器。
  • 1993推出奔騰P5(Pentium)處理器。
  • 1995年以Pentium Pro推出P6處理器。
  • 1997年,推出Pentium II處理器。
  • 2001年6月,推出IA-64的64位架構的Itanium,無法有效的與最先AMD提出的64位x86架構(AMD64,之後被Intel採納並包裝成EM64T)相互競爭。
  • 2009年12月,據國外媒體報導,自7月AMD收購ATI的交易公布以來,就一直有傳聞稱英特爾將做出回應,收購ATI的主要競爭對手NVIDIA。
  • 2010年8月23日,英特爾以每股48美元現金收購安全軟體公司邁克菲(也叫:麥咖啡)McAfee,交易總值約76.8億美元。
  • 2015年6月2日,英特爾以每股54美元現金收購可程式化邏輯半導體公司Altera,交易總值167億美元現金。
  • 2016年9月8日,英特爾同意向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德太投資出售旗下計算機安全業務McAfee 51%的股權,包括債務在內,該交易對後者的估值達42億美元。為尋求業務多元化,英特爾在2011年斥資77億美元收購了McAfee。當時英特爾支付了高達60%的溢價,一些分析人士由此擔心英特爾付出的代價過高以及在其電腦芯片設計專長領域之外擴張步伐過快。
  • 2017年3月13日,英特爾以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自駕技術公司Mobileye。

讓Intel的新款處理器得以迅速普及的是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版本更新,理由是每次更新Windows操作系統就需要更強的處理器來達到最佳體驗。從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直到Windows XP甚至是Windows Vista都是與當代的硬件技術互相對補。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INTC)美股投資:

英特爾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微處理器CPU生產商,值得長期關註。

  • 參考資料:
行情走勢==點擊直達股票行情==機構評級==點擊查看公司評級==
美股百科==公司百科資料==持股機構==公司前10大持股機構==
公司官網==點擊直達公司官網==業務構成==業務構成及盈虧狀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