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Goldman Sachs(GS)美股百科:
高盛集團公司(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是一家美國跨國投資銀行與金融服務公司,其總部位於紐約市曼哈頓。高盛集團提供投資管理、證券、資產管理、主經紀商與證券承銷等服務。高盛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同時是美國國庫證券的國債一級自營商,也是通常意義上的知名做市商。高盛集團還擁有一家直銷銀行——高盛美國銀行(Goldman Sachs Bank USA)。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其總部位於曼哈頓下城的韋斯特街200號;同時也在全球各大金融中心設有辦事處。
由於在次貸危機期間參與了資產證券化,高盛集團在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遭受損失。作為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一部分,高盛集團得到了美國財政部100億美元的投資;該金融紓困計劃源自《經濟穩定緊急法案》。該投資於2008年11月開始,並於2009年6月開始償還。
高盛的前僱員有不少人會轉任政府公職,比較知名的有前美國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和亨利·保爾森,以及現任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梅努欽;前首席經濟顧問加裡·科亨、歐洲中央銀行行長馬裡奧·德拉基、前加拿大銀行總裁並現英格蘭銀行總裁馬克·卡尼、前澳大利亞總理麥肯·騰博等。此外,高盛集團的前僱員也管理過紐約證交所、世界銀行,以及花旗集團、美林證券這樣的競爭對手。
高盛在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1個代表處;包括紐約、芝加哥、法蘭克福、倫敦、東京、臺北、北京、上海和香港。亞太地區總部設於香港。在中國大陸設有北京辦事處、上海辦事處,並成立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
截至2020年5月,按總收入計,高盛公司在《財富》美國500強公司中排名第62位。
高盛Goldman Sachs(GS)現有操作:
- 投資銀行業務(investment banking)占公司總收入的21%;
- 投資與貸款(investing & lending)占公司總收入的16%;
- 機構客戶服務(Institutional Client Services)占公司總收入的45%;
- 投資管理(investment management)業務占公司總收入的18%。
高盛Goldman Sachs(GS)历史百科:
- 高盛公司是由德國移民馬庫斯·高曼於1869年創立的。
- 1882年,他的女婿薩繆爾·薩克斯加入了公司。
- 1885年,馬庫斯·高曼把他的兒子亨利和Ludwig Dreyfuss帶入了公司,並且把公司取名為高盛。
- 1896年,高盛IPO登陸紐交所。
- 1928年12月4日,公司宣布成立高盛股票交易公司。
- 1929年,華爾街股災,高盛股價一落千丈。
- 1956年,高盛是福特集團IPO最首要的咨詢公司。
- 西德尼·文伯格用了整整30年,使遭受「金融危機」慘敗的高盛恢複了元氣。
- 70年代,高盛在投資銀行界異軍突起。當時資本市場上興起「惡意收購」,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購顧問」的旗幟,幫助那些遭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競價者參與競價、抬高收購價格或採取反托拉斯訴訟,用以狙擊惡意收購者。高盛一下子成了遭受惡意收購者的天使。
- 1966年,高盛並購部門的業務收入是60萬美元,到了1980年並購部門的收入已升至大約9000萬美元。1989年,並購部門 的年收入是3.5億美元,僅僅8年之後,這一指標再度上升至10億美元。
- 1981年,高盛公司收購J·阿朗公司,進入外匯交易、咖啡交易、貴金屬交易的新領域,標志著高盛多元化開始,超越傳統的投資銀行代理、顧問範圍,有了固定收入。
- 1984年,高盛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
- 90年代,高盛開設資本投資業務,成立GS資本合作投資基金,依靠股權包銷、債券 包銷或公司自身基金,進行5年至7年的長期投資,然後出售獲利。
- 1994年,高盛投資13.5億美元獲得拉夫·勞倫公司28%的股份,三年後,出售其中6%的股份套現到4.87億美元。其餘股份升值到53億多美元。
- 1994年,高盛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
- 1997年,高盛擔任中國移動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
- 1999年,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IPO——高盛決定:公司的合作夥伴持有48%的股份、22%的股份分配給員工、18%給退休的合作夥伴和兩個高盛的長期投資人住友銀行和夏威夷的Kamehameha Activities Assn、剩下的大約12%的股份由公眾持有。目前高盛67%的股份由機構持有(如養老基金和其他銀行)。
- 1999年,高盛5.31億美元收購了赫爾貿易公司(Hull Trading Company),該公司為當時世界主要的交易市場之一。這段時期,高盛一直專註於投資銀行和證券交易的業務。
- 2000年9月,高盛花63億美元收購了紐約證交所最大最專業的公司之一的Spear, Leeds, & Kellogg。它還為中國政府提供咨詢,為世界銀行提供首次的電子債券的發行。
- 2003年,高盛與澳大利亞投資銀行JBWere建立合資公司,占股45%。
- 2006年5月,保爾森離開高盛上任美國財政部長,高盛的前僱員遍布紐約證券交易所、世界銀行、美國財政部、白宮工作人員以及金融機構,如花旗集團和美林證券的領導層。
- 2007年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高盛在2007年夏天通過大量賣空次級抵押貸款債券中獲利。
- 2007年,高盛在巴西開設全服務經紀人-經銷商。
- 2007年,GS擴大了對公司的投資,包括:Burger King、McJunkin Corporation、Alliance Atlantis Communications Inc.、Canwest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在2008年9月21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過去兩年在美國主要投資銀行,發表聲明他們將成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從而結束了投資銀行在華爾街的時代。
- 在2008年9月23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同意購買50億美元高盛優先股,並獲得價值50億美元的5年期認股權證用於購買普通股。
- 2008年10月,高盛還收到美國財政部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的一部分價值100億美元優先股的投資。
- 2009年6月,高盛還清了美國財政部TARP的投資及23%的利息。
- 2009年,JBWere的私人財富管理部門出售給高盛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的合資公司。
- 2010年,高盛是最活躍的高頻交易投資銀行。
- 2013年,高盛為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地區(美國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承銷了29.13億美元的大百匯系統收費收入債券(Grand Parkway System Toll Revenue Bond)。 該債券將從通行費收入中償還。
- 2013年6月,高盛向位於布裡斯班的Suncorp Group(ASX:SUN)購買了貸款組合,Suncorp Group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銀行和保險公司之一。 以9.6億澳元的價格購買了面值16億澳元的貸款組合。
- 2013年9月,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與Deutsche Asset & Wealth Management達成協議,收購其穩定價值業務(該部分截至2013年6月30日,監管總資產216億美元)。
- 2015年8月,Goldman Sachs同意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的GE Capital Bank在線存款平臺,該交易使高盛公司獲得穩定和廉價的資金來源。
- 2016年3月,高盛(Goldman Sachs)同意收購金融技術初創公司Honest Dollar,這是由美國企業家whurley創建的數字退休儲蓄工具,專註於幫助小型企業員工和自僱工人獲得負擔得起的退休計劃。 該交易的條款沒有透露。
- 2016年4月,Goldman Sachs發布其(僅限)在線儲蓄銀行——GS Bank。
- 2016年10月,美國高盛銀行(Goldman Sachs Bank USA)開始提供高盛(Marcus by Goldman Sachs)品牌的免費個人貸款。
- 2017年5月,在2017年委內瑞拉抗議活動期間,高盛從委內瑞拉中央銀行購買了28億美元的PDVSA 2022債券。
- 2018年4月,高盛(Goldman Sachs)收購了個人理財初創公司Clarity Money,並將其合並到Marcus by Goldman Sachs。 此次收購預計將為Marcus業務增加超過100萬客戶。
- 2019年8月,高盛(Goldman Sachs)連同富國銀行(Wells Fargo),NVIDIA和Nexus Venture Partners,投資H2O.ai. 根據交易條款,高盛的Jade Mandel將加入H2O.ai董事會。
- 2020年2月,高盛(Goldman Sachs)與阿奎琳(Aquiline)和世界創新實驗室(World Innovation Lab)共同籌集了5,100萬美元,投資了總部位於紐約的軟體公司Unqork,以加速全球擴張並進入保險和金融服務以外的新行業。
- 2020年7月,高盛(Goldman Sachs)同意以39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就1MDB醜聞的刑事指控達成和解。對於在其他國家針對同一案子提起的訴訟,高盛於同年10月同意支付超過29億美元罰金,其中超過20億美元用於美國的罰款。
高盛Goldman Sachs(GS)美股投資:
高盛是美國一家有近150年历史的老牌金融服務龍頭公司,絕對的實力和絕對的品牌鑄就公司的價值。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高盛GS是一個不錯的標的!
行情 | 直達行情 | 交易 | 內部交易 |
---|---|---|---|
百科 | 美股百科 | 持股 | 十大機構 |
財報 | 公司財報 | 期權 | 期權交易 |
官網 | 公司官網 | 預測 | 營收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