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空中客車集團Airbus Group SE(OTCPK:EADSY、OTCPK:EADSF、Euronext:EAD、BMAD:EAD、FWB:EAD)成立於2000年7月10日,註冊於荷蘭Leiden,總部位於法國圖魯茲,全職僱員133,782人,是一家專門開發、生產及銷售固定翼飛機、旋翼機、運載火箭、導彈和人造衞星等大型航空器的綜合企業集團。旗下公司為空客公司(Airbus S.A.S.,參加附錄一)、空客國防與航天公司(Airbus Defence and Space)和空客直升機公司(Airbus Helicopter,參見附錄二)等公司所組成。
2017年4月,Airbus Group SE更名為Airbus SE。
空中客車集團Airbus Group(EADSY)美股百科:
空客集團是世界上當今唯二能夠制造大型廣體客機的制造商,也是唯一有能力於民航業界與美國波音公司競爭的企業,在民航機市場上與波音不相上下。同時空客集團也生產諸多軍用機及飛行武器,是全球第七大的國防承包商。前身為歐洲航空國防與航空公司(EADS)。
空中客車集團Airbus Group历史資料:
一、草創與簽訂(1967年-1997年)
1960年代,剛經历二戰後的歐洲各國為尋求能複興歐洲經濟,且期望歐洲工業界能與美國競爭,於是法國、德國以及後來加入的西班牙以及英國開始草擬成立空客工業公司計劃。起初的空客公司做為聯合企業的初衷是期望能夠像麥道公司與波音公司的競爭,後來才在1960年代中期尋求跨國合作的方式。1967年9月,英國、法國以及德國三國政府正式簽訂諒解備忘錄(MoU),歐洲各航空制造商開始研擬空客最早的產品──空客A300,這是繼協和客機後,歐洲第二個聯合飛機研發計劃。接著於1970年12月18日,空客工業公司正式成立。
二、合並構想(1997年-1999年)
1997年6月,英國宇航總經理約翰·舒斯頓指出:「歐洲必須在預算只有美國的一半的情況下與三倍數量的承包商打交道。」即尋求歐洲政府能夠將歐洲巴士工業公司從聯合企業的型態進一步合並為獨立資本的公司,以降低制造飛機的成本。這是空客從聯合企業型態跨往獨立資本公司的第一步。
早在1995年,德國航空器制造商戴姆勒克萊斯勒航空航天公司(DASA)與英國宇航(BAe)曾欲合並成一間飛航器制造商。這兩家公司設想法國航太及其他歐洲主要的宇航制造商都納入其中,前提是必須完成私有化。而這整合的第一步則是讓空客公司從BAe、DASA、法國航太的共同體中脫離成為獨立的公司。為了達成目的,BAe與DASA聯手對付來自法國制造商的反對。與空客公司一樣,BAe和DASA同時也是帕納維亞旋風戰鬥機和臺風戰鬥機等研發計劃的合作夥伴。1998年7月,BAe與DASA正式啓動合並談判,然而同時法國宇航則宣布將與馬特拉公司合並,並降低法國政府的股份。1998年12月,BAe董事長理查德·埃文斯與DASA首席執行長達成合並協議。然後,在1998年12月12日英國通用電氣將其下屬的馬可尼電子系統(MES)掛牌出售,BAe取消了合並協議,轉向收購其對手的競爭交易。1999年1月19日,BAe與MES宣布成立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s plc),於11月30日完成合並。2004年,埃文斯說他主要是擔心美國防務承包商會收購MES,對BAe和DASA都造成威脅。
三、EADS成立與整合(1999年-2008年)
1999年6月11日,DASA與西班牙航太(CASA)簽訂合並諒解備忘錄。接著於10月14日,DASA同意與法國宇航-馬特拉公司合並成立歐洲航空國防與航空公司(EADS)。2000年7月10日,EADS正式成立。EADS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工業集團,也是歐洲境內最大的航空國防集團,其資本而更是排名世界第三,僅次美國的波音以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2001年1月,空客工業公司從聯合企業正式轉為獨立資本的股份公司。EADS和BAE將旗下擁有的空客工廠轉移至新公司旗下。2001年4月,EADS同意將旗下導彈部門以及BAE的導彈部門與意大利芬梅卡尼卡公司合並成立歐洲導彈集團。新公司於2001年12月正式成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導彈制造商,而EADS持有37.5%股份。
2003年6月16日,EADS收購BEA旗下的衞星和宇宙系統制造公司阿斯特裡姆的25%股份,成為唯一的股東。EADS為此支付了8400萬英鎊,但由於公司持續虧損,BAE再度投入了相同的金額最為公司的重建基金。2003年11月,EADS宣布正在考慮與日本公司和日本經濟產業省共同開發更大、更快和更安靜的超音速客機以取代同年10月退役的協和客機。
雖然BAE一直不斷否認,不過早在2000年就不斷有消息指出BAE希望出售空客公司20%的股份。然而2006年4月6日,BBC報導指出其股份已經實際出售,保守金額約為24億英鎊。由於談判緩慢,BAE行使販賣選擇權,指定投資銀行N·M·羅思柴爾德父子負責獨立估價。六天後,空客宣布股票重創,造成空客A380研發計劃延後。2006年6月2日,羅思柴爾德對BAE所持有的股價推估為18.7億英鎊,遠低於各方所預期。接著,BEA董事會宣布股份出售將繼續進行,2006年10月6日通過出售,10月13日完成交易,EADS成為空客的唯一股東。
四、近期(2008年-2014年)
2008年2月29日,美國空軍向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採購價值350億美元的空中加油機KC-45,EADS成為主要分包商。這是美國國防部史上最大的合同之一,最初金額為350億美元,但有可能增長至1000億美元。根據這份合同,諾思羅普·格魯曼和EADS將在A330基礎上建造179架飛機,為包括戰鬥機和運輸機在內的軍用飛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飛機總裝將在亞拉巴馬州莫比爾附近的空客工廠進行,而零件則來自於全球各地的供應商。然後,這份合同的另一競投人波音公司則提出了抗議並得到美國政府責任署的支持。2010年3月8日,諾思羅普·格魯曼宣布放棄參與新合同的競標,其CEO稱新合同要求對波音有利。4月20日,EADS宣布重新加入該合同的競爭。
2012年9月12日,有報道稱BAE與EADS正在討論合並的可能性。在新的擴大的公司中,BAE將持有40%股份,而EADS持有60%。鑒於令人不滿的現狀,EADS的關鍵股東拉加代爾集團要求EADS重新考慮合並計劃。2012年10月,合並計劃取消。
成立空客集團銀行,使空客集團可以在對外武器銷售時獲得來自歐洲中央銀行的借貸利率補貼。
五、重組
在合並計劃取消後數周,公司宣布了一項新的重組計劃,以簡化管理和股東結構。隨後,法國媒體集團拉加代爾和戴姆勒公司出售了其股份。2013年7月31日,報道稱EADS將在2014年更名為空客集團,名字來源於其最重要的利潤部門空客公司。
2014年1月,EADS重組更名為空客集團,下轄三個業務部門:
- 空中客車公司:民用飛機制造部門空中客車公司是銷售額和員工最多的部門。
- 空中客車防務與航天公司:空中客車防務與航天公司於2014年1月在原EADS的空中客車軍事、阿斯特裡姆和卡西迪安部門合並而成。
- 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的前身歐洲直升機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直升機制造商。
- 其他部門及子公司
- 美國空中客車集團
- 達梭航空公司(46%)
- 歐洲戰機公司(46%)
- 歐洲導彈集團(37.5%)
- 阿裡亞娜空間公司(30%)
- 帕特裡亞公司(27%)
- ATR(50%)
- 索卡塔公司(30%)
- 索熱爾瑪公司
- EFW公司
- 創新工廠
- 道尼爾咨詢公司
附錄一:空中客車公司(空客公司,Airbus S.A.S.)
空中客車公司(英語:Airbus S.A.S.,官方譯名譯為空中客車;臺灣、港澳譯為空中巴士),是歐洲一家民航飛機制造公司,於1970年由德國、法國、西班牙與英國共同創立,總部設於法國布拉尼亞克。 空中客車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軍火供應制造商空中客車集團(Airbus Group)旗下企業。
- 1960年代中期開始關於歐洲合作方法的試驗性談判。
- 1967年9月,英國、法國和德國政府簽署一個諒解備忘錄,開始進行空中客車A300的研制工作。這是繼協和飛機之後歐洲的第2個主要的聯合研制飛機計劃。
- 1970年於法國成立,由德國、法國、西班牙與英國共同創立。
空客民航產品:
空中客車的生產線是從A300型號開始的,它是世界上第一個雙通道、雙發動機的飛機,比A300更短的變型被稱為A310。空中客車在A320型號上應用了創新的電傳操縱(fly-by-wire)控制系統。A320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飛機 | 描述 | 座位 | 研制日期 | 首航 | 首次交付 |
---|---|---|---|---|---|
A300 | 雙發動機,雙通道 | 250-361 | 1969年5月 | 1972年10月 | 1974年5月 |
A310 | 雙發動機,雙通道,縮短版的A300 | 200-280 | 1978年7月 | 1982年4月 | 1985年12月 |
A318 | 雙發動機,單通道,比A320短6.17米 | 107 | 1999年4月 | 2002年1月 | 2003年10月 |
A319 | 雙發動機,單通道,比A320短3.77米 | 124 | 1993年6月 | 1995年1月 | 1996年4月 |
A320 | 雙發動機,單通道 | 150 | 1984年3月 | 1987年2月 | 1988年3月 |
A321 | 雙發動機,單通道,比A320長6.94米 | 185 | 1989年11月 | 1993年3月 | 1994年1月 |
A330 | 雙發動機,雙通道 | 253-295 | 1987年6月 | 1992年11月 | 1993年12月 |
A340 | 四發動機,雙通道 | 261-380 | 1987年6月 | 1991年10月 | 1993年1月 |
A350 | 雙發動機,雙通道,複合材料的運用達到全機的53% | 270-412 | 2004年12月 | 2013年6月 | 2014年12月,首架交付卡塔爾航空公司 |
A380 | 四發動機,雙通道,雙層 | 555-840 | 2000年 | 2005年4月27日 | 2007年10月15日交付新加坡航空公司 |
特殊貨機
- 大白鯨A300-600ST,由A300改造而成。
- 超級彩虹魚Super Guppy,由波音377改造而成
空客軍用產品:
自1990年代晚期起,空中客車開始涉足軍用產品的開發,具體的開發計劃包括A310 MRTT和A330 MRTT空中加油機,以及A400M軍用運輸機,是主要鎖定的兩大發展領域。
1999年1月,空客設立了一家獨立的公司——空中客車軍事(Airbus Military),負責研發A400M運輸機等軍用飛機。A400M被作為一種替代外購的如烏克蘭的安托諾夫An-124和美國的C-130運輸機,由幾個北約成員國—比利時、法國、德國、盧森堡、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國共同研發。
2008年3月1日,空客和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宣布他們獲得了來自美國空軍方面的一份價值350億美元的合同,以發展基於A330MRTT型的美國版的空中加油機KC-45A,這個決定曾招來波音公司強烈的抱怨。
空客與波音的競爭
空中客車公司主要制造民用運輸機。由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和西班牙四國的宇航公司共同組建,自1970年成立以來,逐步發展成為波音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波音公司在民用運輸機的市場額份不斷被空中客車公司蠶食,雙方幾乎在全球範圍內展開面對面的訂單爭奪戰。雙方在激烈競爭的同時,還不斷的指控對方搞「不正當」競爭。波音指控四個國家的政府為空中客車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補貼,以及為購買空中客車公司飛機的航空公司提供低息貸款,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則;而空中客車公司反過來指責波音及其承包商也獲得巨額政府補貼。從而引發了美國與歐盟政府之間貿易爭端。雙方高層管理人員也在利用各種場合進行口舌之戰。
附錄二:空客直升機公司(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Airbus Helicopter)
空客直升機公司(Airbus Helicopter),原名歐洲直升機公司(Eurocopter),是空客集團旗下的企業之一,目前為全世界最大的直升機制造公司。目前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在全球有3個零配件中心,分別設立在巴黎、達拉斯和香港。該公司總部位在法國馬裡尼昂馬賽普羅旺斯機場。現任首席執行官為魯茨·貝特靈(Lutz Bertling)。2014年1月2日,由於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EADS)改名為空客集團,旗下歐洲直升機公司也同時更名為空客直升機公司。
1992年,戴姆勒奔馳航空航天公司與法國航太公司將直升機部門脫離並整合,成立歐洲直升機集團(Eurocopter Group),此即為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前身。
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及前身公司在直升機發展上建立許多第一,包括第一款應用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直升機(雲雀II型直升機),第一次將直升機尾螺旋槳改為涵道式尾旋翼(瞪羚直升機),第一款能在結冰環境下飛行的直升機(AS332超極美洲獅直升機),第一款將線傳飛控系統應用在直升機設計上直升機(NH90直升機),第一款將光傳飛控系統應用在直升機設計上直升機(EC135直升機),第一款能在聖母峰降落的直升機(松鼠一型直升機)。
目前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在歐洲有四個主要工廠(法國馬裡尼昂與新庭,德國多瑙韋爾特與卡塞爾市),並且在全世界擁有32家子公司及合作夥伴遍布在澳洲布裡斯本、西班牙阿爾瓦塞特、美國大草原城等地。
2014年1月2日,由於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EADS)將旗下數個部門重組,並與空客公司整合,而改名為空客集團,原EADS旗下歐洲直升機公司(Eurocopter)也同時更名為空客直升機公司(Airbus Helicopter)。
空客直升機公司產品:
- AS332
- AS350
- AS355
- AS365
- AS532
- AS550/AS555
- AS565
- EC120(與哈爾濱航空工業等共同開發)
- EC130
- EC135
- EC145
- EC155
- EC175(與哈爾濱航空工業共同開發)
- EC225
- EC635
- EC645
- EC665
- EC725
- HH/MH-65C/D
- NH90
- Surion(與南韓航空宇宙產業共同開發)
- UH-72
- X3
空中客車集團Airbus Group(EADSY)美股投資:
- 參考資料:
行情 | =點擊直達行情= | 財報 | =財報日及評級= |
百科 | ==美股百科== | 機構 | ==前10大股東== |
官網 | ==公司官網== | 分析 | ==財報及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