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商所)CME Group(CME)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公司(芝商所)CME Group Inc.(NASDAQ:CME)創立於1848年,最初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全職僱員4,360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所。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CME)美股百科: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公司(CME Group Inc.),前身是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Holdings Inc. ,於2007年7月改為現用名,是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控股母公司。

CME最早是一家創立於1898年的非營利性組織,後於2002年登陸納斯達克,完成IPO,2007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收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農產品、國債期貨以及期貨期權)、2008年,CME收購紐約商業交易所(主要交易原油、天然氣、燃用油等能源期貨),而後至今,成為全球最大且交易商品最多元化的期貨交易所

CME Group, Inc.是一家證券及商品交易所,負責提供全球客戶風險管理及投資相關需求,公司提供包括利率、股價指數、外匯、能源、農產品、金屬、氣候、房地產等範圍廣泛的交易商品,並可透過交易所或櫃臺買賣衍生工具交易。

CME集團通過CME全球化電子交易平臺以及位於芝加哥及紐約的公開喊價交易機構為買家及賣家服務,通過主機托管服務提供托管、連結、電子交易客戶支援,以及交易所合約交易的清算、結算服務;公司並提供了廣泛的市場數據服務,包括即時報價、延遲報價、市場報告及全面的历史數據服務。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CME)历史百科:

  •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英文:Chicago Board of Trade,縮寫:CBOT)成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期貨和期權交易所。
  • 1864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首個標準化的「交易所買賣」遠期合約,這被稱為期貨合約。
  • 1919年,芝加哥黃油和雞蛋委員會脫離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進行了重組,使會員交易未來的貿易價差之類的金融避險商品,之後更名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 1975年10月,CBOT推出第一種金融期貨合約。
  • 2006年10月17日,CME集團宣布收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80億美元的股票,將之納入CME集團;
  • 2007年7月9日,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CME) 和 Chicago Board of Trade (CBOT)合並,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為史上最大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
  • 2008年3月17日,CME Group宣布收購「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and Commodity Exchange, Inc,簡稱:COMEX)」的母公司NYMEX Holdings, Inc.,交易於2008年8月22日完成。
  • 2009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入股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25%股權。
  • 2010年2月10日,CME宣布購買道瓊斯指數(Dow Jones Indexes)和道瓊斯工業評級(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90%股權,道瓊斯指數隨後成為標普道瓊斯指數(S&P Dow Jones Indices),其中CME擁有24.4%股權。
  • 2012年10月17日,CME宣布以1.26億美金收購Kansas City Board of Trade(KCBoT)。
  • 2014年,CME獲得了監管部門的批準,在倫敦開設一個衍生品交易所。
  • 目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公司旗下有50種以上期貨和期權產品總計3600個項目和商品,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三個其他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現在都是CME集團旗下子公司。
  • 2018年3月29日,芝商所宣布將以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總部位於倫敦的NEX Group。收購於2018年11月2日完成。
  • 2019年,芝商所的非美國日均交易量達到創紀錄的490萬份合約,比2018年增長10%,其中包括歐洲增長7%,亞洲增長20%和拉丁美洲增長47%。除了在美洲,歐洲和亞洲維持辦事處外,該公司還與其他全球交易所合作,包括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迪拜商業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有限公司。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CME)美股投資:

同類公司關註:洲際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標準普爾母公司。

  • 參考資料:
行情=直達行情=財報=財報評級=
百科=美股百科=機構=10大股東=
官網=公司官網=分析==其他==